通常是将有证标准物质作为“盲样”进行检测,测量结果记为xu,并用式(5-1)作为质量监控的判据:
(5-1)
式中,xu——实验室测量得到的有证标准物质的量值;
xRM——有证标准物质的赋值证书给出的标准物质的量值;
Uu ——测量结果xu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URM——有证标准物质量值xRM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如果标准物质量值的不确定度满足,则式(4-9-1)可简化为
(5-2)
满意的判据值En应在+1和-1之间。若>1,则表明实验室的不确定度大于他们被认可的不确定度Uu,则实验室就应该进行检查分析,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利用不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是:
(5-3)
式中,x1——方法1给出的测量结果;
x2——方法2给出的测量结果;
U1——方法1测量结果x1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U2——方法2测量结果x2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满意的判据值En应在+1和-1之间。
利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是:
(5-4)
式中,x1——用相同方法进行第一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
x2——用相同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
U1——第一次测量结果x1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U2——第二次测量结果x2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若实验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两次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相同,即有U2= U1= U。
注意,使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时,必须确保被测物品的稳定性。
需要指出,使用相同方法进行内部质量监控,只能对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进行控制,不能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存在系统偏差。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进行内部质量监控的判据是:
(5-5)
式中,x1——对存留物品进行第一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
x2——对存留物品进行第二次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
U1——第一次测量结果x1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U2——第二次测量结果x2的扩展不确定度,置信概率95%。
因为是使用相同的方法对存留物品进行检测或校准,测量同一被测物品,两次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相同,即有U2= U1= U。
注意,必须选择稳定性良好的存留物品。
同样的,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只能对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进行控制,不能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存在系统偏差。
(四) 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利用同一物品不同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以间接地用一个参数的量值来核查另一个参数量值的准确程度。
条款5.9.2指出“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者参与能力验证活动,都有利于质量监控和还是本节所描述的对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结果的判据,都可划分为三个控制段:
接受段判据:,表明测量结果的质量得到保证;
拒绝段判据:>1,表明测量结果的质量失控,必须查找原因并迅速采取纠正措施;
临界预防段判据:0.7<£1,表明测量结果的质量接近临界,须查找原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En值是最为常用、也被国际认同的、典型地用于比对的一个统计量,所表述的是一个标准化的误差,即:
En (5-6)
式中,x——参加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X——参考实验室的参考值(指定值);
Ulab——参加实验室所报告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Uref——参考实验室所报告的参考值(指定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注:Ulab和Uref两者的置信概率应相同(一般为95%)。
当≤1,比对结果满意,通过。
当>1,比对结果不满意,不通过。(当出现>1时,必须仔细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重新进行测量。)
当出现0.7≤≤1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2、能力验证结果z比分数的评价
z= (5-7)
式中:y为参加实验室对样品的测量结果,IQR΄为标准四分位数间距。
当≤2时,测量结果出现于该区间的概率在95%左右,通过。
当2<<3时,测量结果出现于该区间的概率在5%左右,可疑,应查找原因。
当≥3时,测量结果出现于该区间的概率小于1%,为小概率事件,离群,不通过。
为了寻找不通过的原因是由于实验室内的随机因素,还是实验室间的系统差别引起的,就需要计算zW 和zB。
当≥3时,表明由实验室内的随机因素所致。
当≥3时,表明与其他实验室之间存在较大的系统差。